宝宝吃完奶后,妈妈有时会发现宝宝吐出少量的奶液。宝宝为什么会吐奶?是因为消化不良吗?
其实,这是新生儿和婴儿很常见的现象。而且大部分情况都是生理性的,医学上叫做漾奶,只有较严重的吐奶才有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消化道梗阻的表现。
症状
漾奶:是指宝宝在喝完奶后,从嘴角流出一两口奶液的情况,通常量不多,宝宝也不会有痛苦的表情,甚至有些宝宝在漾奶后会更舒服。漾奶是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妈妈们不用担心。因为宝宝的胃容量很小,且呈水平位,而且胃部贲门肌肉发育不完善,当胃里有气体存在时,容易将奶液带出。另外,如果在宝宝喝奶后调整体位,如换尿布等,也容易引起漾奶。
吐奶:不同于漾奶,吐奶时量比较多,奶液多呈喷射性喷出,有时还会从鼻子里喷出。宝宝在吐奶时会有张口伸脖、表情痛苦的表现。吐奶通常是病理性的,一般是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紊乱或者消化道器官受到异常刺激后的一种神经性反射动作。轻微的或者偶尔吐奶不需要就医,如果宝宝吐奶严重,或者吐奶后伴有哭闹不安、精神萎靡、发热等其它异常情况,最好及时就医。
一般而言,宝宝在出生两周后会开始出现漾奶和轻微的吐奶,在1-2个月的时候最严重,4个月后会好转,6-8个月以上基本就不会再发生了,所以妈妈们大可放心。
如何缓解
1.少量多喂:宝宝,尤其是新生儿的胃容量比较小,一次性喂奶过多容易造成漾奶,建议采用少量多喂的方式。
2.先换尿布后喂奶:如果喂奶时间和换尿布的时间正好重合,那么建议先换尿布后喂奶。喂奶后不宜过多翻动宝宝。像洗澡等活动也要安排在喂奶前或者喂奶一小时后。
3.避免吃奶时吸入空气: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让宝宝的嘴包住整个乳头和大部分的乳晕,不要留有空隙。如果是人工喂养,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并让奶液充满奶嘴的奶头部分。
4.喂完奶后拍个嗝:喂完奶后,妈妈宜将宝宝轻轻竖抱起来,以一定的力度从纸尿裤的位置起由下而上拍打后背,帮助宝宝打个嗝,排出胃里的空气。
5.睡觉时可将上身垫高:宝宝如果喝完奶后就睡觉,妈妈可以将宝宝的上半身(注意一定要是上半身,不能单单是头部)垫高30度,让宝宝右侧卧一会儿,再改为仰卧。
错误方式
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胃收缩功能又没有完全发育健全,所以才很容易发生吐奶。不了解宝宝肠胃特点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在喂奶中,无意中增加了宝宝吐奶的可能性。
错误一:仰卧喂奶
可能是怕宝宝累着,或是便于喂奶,不少家长都是采取宝宝仰卧时喂奶的方法,其实这是不太科学的。由于宝宝胃结构的特殊性,仰卧时,很容易造成奶水在胃里滞留,很容易导致吐奶。比较正确的姿势是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因躺着喂奶而造成吐奶的几率了。
错误二:喂奶时空气进入
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这样在打嗝或晃动身体时很容易出现吐奶。抱着宝宝喂奶时,一是动作尽量要轻,不要剧烈晃动宝宝的身体。二是在喂奶时,要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让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尽量避免空气在喂奶时带进宝宝的胃里造成吐奶。
拍嗝方法
拍嗝对许多新爸新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爸爸妈妈就叫苦从来没有拍成功过。这里为爸爸妈妈介绍三种有效的拍嗝方法:
侧趴式
大人坐好,双腿合拢,将宝宝横放,让其侧趴在腿上,头部略朝下。大人以一只手扶住宝宝下半身,另一只手轻拍其上背部即可。这个姿势比较适合较小的宝宝,为了防止宝宝滑落,要适当用力把宝宝的身体固定在大人的大腿上。
1.拍打时,五根手指头并拢靠紧,手心弯曲成接水状,确保拍打时不漏气,同时,注意拍打的力度,一般以引起宝宝背部震动,但不感到疼痛为宜。
2.每次拍打嗝,可以伴随着喝奶过程分2-3 次来拍,不必等全部喝完,这样对消化很有帮助。特别是容易胀气、溢奶、吐奶的宝宝,在开始喂食之后不久就要先帮他拍打嗝,这样可有效避免胀气或吐奶。
3.拍打嗝的关键是经常变换位置。拍打嗝的方式因人而异,大人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拍背、抚触、按摩等都可以。适度给宝宝腹部一些小压力,才是拍嗝的关键。
直立式
尽量把宝宝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的力量将宝宝轻扣着,再用手掌轻拍其上背,促使打嗝。在直立式拍嗝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为了防止溢奶、吐奶,使用直立式时,妈妈可在自己肩膀上垫上小毛巾,方便清洁。
2.由于依靠手部支撑宝宝直立,当宝宝面朝自己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不要捂住宝宝的口和鼻,妨碍呼吸。
3.如果宝宝在拍打几次之后都没打嗝,可以考虑先抚摸再拍打,也可以换另外的肩膀再拍打。
端坐式
如果觉得直立式比较辛苦,可以考虑端坐式。大人可以坐着,让宝宝朝着自己坐在大腿上,一只手托着宝宝的头,另一只手轻拍其上背部。在端坐式拍嗝的过程中,可以先准备好小毛巾,防止吐奶弄脏衣物。与直立式相同,如果拍打几次之后都没打嗝,可以考虑先抚摸再拍打。
呛奶
因为食道的开口与气管的开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时最怕的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时,刚好于吸气的当口,误入气管,即所谓的呛奶。量大时,可能造成气管堵塞,无法正常呼吸,甚至导致缺氧危及生命。量少时,也可能会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不过如果只是轻微的溢奶或吐奶,通常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的动作,不会吸入气管。父母只要密切观察他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宝宝有大量呕吐的情形发生,请照以下方法处理:
1.侧向一边
如果平躺时发生呕吐: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免得阻碍呼吸。此时,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边随时要准备小手帕、小毛巾,以备不时之需(鼻孔可用小棉花棒来清理)。
2.拍打背部
如果发现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马上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质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咳出。
3.捏脚底
如果这些步骤都做了,但宝宝还是无反应,即刻用力刺激其脚底板(或夹或捏),目的在使宝宝因感觉疼痛而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宝宝能吸气,氧气能进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时刻,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把空气(氧)送入肺中,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想如何把异物取出,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以上处理过程中,宝宝应同时向医院或诊所转送,让专业的儿科医师再做进一步处理或检查才能完全放心。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泣(哭泣即是大量的呼吸)一下,借以观察宝宝哭泣时的吸气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如有则要即刻送医。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一时并无大碍,可再观察一阵子。有时,胸部的X光检查也是必要的。
Q&A
Q:3个月的宝宝吐奶严重,应该怎么办?
A:吐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见现象,呕吐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一般半岁后会消失。如果是人工喂养宝宝,要避免奶头孔径过大;奶应当完全充满奶头,防止吃奶时同时吃进空气;喂奶时要减少体位变动;如果是母乳喂养宝宝,则需注意控制母乳流速。
Q:什么情况下,宝宝容易溢奶?
A:除了生理原因外,喂养不当,奶前哭闹,吸空奶瓶或喂奶时奶头内未充满奶汁,都可以造成大量吞气而引起宝宝溢奶。喂奶后让宝宝立刻平卧或抱宝宝来回摇晃,奶后洗澡或换尿布等体位变动也容易造成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