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疝气怎么办?宝宝疝气的注意事项

婴儿疝气怎么办?宝宝疝气的注意事项

疝气在婴幼儿期是很常见的,发生率占4%左右,主要是以男宝宝、早产儿发病率较高的。

概述

人们通常把疝气叫做“小肠串气”,通俗讲就是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器官“不守规矩”发生了位移,如果恰巧“把关不严”的话,那些“出走”的组织就会在一个不属于它的地方逗留。疝气有很多种类,比如股疝、斜疝、脐疝等。很多宝宝都会得疝气,尤其是男宝宝。

疝气多数在宝宝2—3个月出现,也有迟至1—2岁才发生,发生率约为3%。

原因

1.小孩患上疝气病的因素里,有一部分是先天因素。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假如鞘状物在婴儿出生后没有闭锁,会有较大的空隙,然后就形成疝气。所以一般情况下,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上疝气。同时小儿发育不良这个先天因素也容易导致小孩患上疝气。

2.小孩因为便秘、活动量大又或者大声哭闹从而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引起疝气。

症状

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应对

发现疝气后,首先令孩子平静、平卧,可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多数孩子平静平卧后,疝气会自动退回腹腔。

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婴儿疝气怎么办?宝宝疝气的注意事项

种类

引起疝气的因素有很多,也因此疝气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儿科最常见的疝气有2种:脐疝气与腹股沟疝气。

1.脐疝气

脐疝气就是指在腹腔内的一些器官组织从肚脐处凸出。它的外面仍然是完整的皮肤,用手去触摸,则是软软的,有些时候还可感觉到里面会蠕动。

脐疝气形成的原因是腹壁发展后期剩下的闭锁比较差,还没有关闭好,这种疝气,低体重和早产儿更有可能发生。

2.腹股沟疝气

腹股沟疝气是小孩最常见的疝气,跟脐疝气一样都可以说是胚胎发育缺陷。腹股沟发育问题并不是男性的专利,但疝气男与女的比例是4:1。而早产儿与腹腔内压高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腹股沟疝气,例如经常便秘、腹水的宝宝,因为容易腹胀可使腹股沟疝气更容易出现。

腹股沟疝气在一般情况下几乎不会被发现。当孩子哭闹、咳嗽或用力的时候,则可看到腹股沟“澎”出。有些小孩“澎”出部分是软的,也有的较硬,大部分可以用手轻轻压下去。除非是钳闭,疝气内的血管或肠子已扭转,一般是不会痛的。

危害

1.危害消化系统

因为疝气肿物有时会阻塞正常的消化系统,所以宝宝一旦得了疝气就会觉得肚子胀痛,有坠感,对于吃的东西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还有便秘表现。一旦营养吸收不好的话,宝宝继而会无精打采,精力不充沛,身体素质不如从前。

2.危害生殖系统

从身体构造来看,一旦包块形成就极有可能挤压与腹股沟接近的生殖系统,进一步对宝宝的生殖健康造成威胁。

3.严重并发症

由于肿物位置并非牢固固定的,所以很容易使其中的肠管和大网膜发生碰撞或者互相挤压。这种情况下再想使肿物归位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时间长了宝宝会觉得肚子疼痛加剧,还可能引发肠梗阻、肠坏死等,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治疗

1.非手术

由于宝宝的腹肌可随身躯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所以一岁以内的宝宝可暂不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并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

或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棉线束或用绷带压住腹股沟管内环,既能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又能给宝宝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可以避免手术给宝宝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2.手术

如果超过1岁,最多观察至3岁还不能自愈,则需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会影响宝宝正常生活。

近年来微创外科的发展,各大医院已经开展了儿童腹腔镜的手术,相对来讲,疝气手术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手术,腹腔镜下只需要一个高位结扎就可以了,手术时间单侧疝气在10分钟之内,双侧就是10多分钟,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婴儿疝气怎么办?宝宝疝气的注意事项

预防

1.密切观察

家长要有意识地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如触摸宝宝的阴囊或腹股沟部位,看看有无包块,包块的位置是不是固定等等,有可疑情况要主动咨询医生。

2.放松腹部

有的宝宝容易着凉肚子痛,所以家长喜欢给宝宝包裹一些紧身的防寒衣物,但是这些衣物过紧的话,很容易使宝宝的腹压升高,这就为疝气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另外宝宝学习走路的时间不宜太提前,也不好久站,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宝宝肠管下坠造成腹股沟疝。

3.合理饮食

宝宝的食谱应该是营养均衡且富含膳食纤维的,这样有助于宝宝排便;如果发现宝宝排便困难,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宝宝排便,排便太用力的话可能会诱发疝气。

4.避免感冒

宝宝很容易因为天气变化而出现身体不适,所以家长可以提前采取相关措施,如根据天气预报制定出行计划等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宝宝感冒咳嗽,要及时吃药来减轻咳嗽剧烈程度,还要安抚宝宝情绪,避免用力哭闹。因为咳嗽和哭闹都会升高腹压,诱发疝气。

5.警惕哭闹

当宝宝没缘由地哭闹且不止一次时,家长就要注意了,不排除宝宝疝气的可能,最好是带宝宝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6.愈后保健

有疝气病史的宝宝更要注意保健,在饮食运动等方面都要多加注意,防止复发。还要谨遵医嘱。

Q&A

Q:宝宝哭太多会得疝气吗?

A:这是完全不相干的两回事!腹股沟疝气是先天的问题,之所以被误认为是哭所造成的,是因为当孩子哭闹时,会使腹腔内之压力增加,腹腔内容物进入疝气袋内,即在腹股沟或阴囊处形成一突出肿块,而让症状更明显。如果婴儿出生前腹膜鞘突已完全闭合,即便哭闹得再厉害,也不会造成疝气。

Q:需要给宝宝使用疝气带吗?

A:美国医生的建议是不要戴,因为戴了比不戴的风险更大一些:很多婴儿肚脐即便是压住了,肠子依然会挤出来,没东西压着还好点,直接膨出来就得了。但是如果有脐疝带阻挡,肠子会从脐疝带和肚皮的缝隙挤出来,一不小心反而搞得肠子被挤得伤到、肿大,没办法回去,引起了嵌顿。而且脐疝带在视线上会挡住肚脐,让大人没办法看到里面的情况,到底压没压住,是不是压到肠子了引起嵌顿了,从外面看不出来,容易引起疏忽发生危险而不自知。所以不戴是更安全的做法。

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wikishu的头像wikishu
上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下午10:44
下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下午10:53

相关推荐

  • 婴幼儿便秘怎么办丨宝宝便秘的症状

    宝宝便秘了!看着宝宝便便困难,小脸憋得通红的痛苦模样,很多妈妈都非常着急。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到宝宝呢? 定义 便秘是指宝宝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由于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宝宝食欲减退、腹胀。 宝宝便秘一般属于功能性便秘,是非…

    2022年11月24日
    00
  • 婴幼儿食物过敏一定要重视!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宝宝加辅食后,可能因为吃了某种食物出现腹泻、皮肤起疹子等反应,这就是食物过敏。 定义 食物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是由于宝宝胃肠道功能还不完善,或是体内某些蛋白质结构的变异或缺陷或功能迟缓,某种食物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食物过敏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据欧州和美国的资料报告,7%~8% 3岁以下儿童曾发生过食物过敏…

    2022年11月24日
    00
  • 宝宝尿布疹的症状,尿布疹该如何处理

    尿布疹是很多妈妈的烦恼,宝宝娇嫩的小屁屁因它而发红变肿,甚至溃烂,看得妈妈心疼不已。其实,只要做好日常护理,就能帮助宝宝远离尿布疹。 定义 尿布疹是发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 尿布疹大多发生在1周岁以内的婴儿,通常在7-9个月时最严…

    2022年11月24日
    00
  • 自闭症的症状丨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有这样一群孩子,我们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自闭症儿童。他们在沟通交流方面似乎有着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来自遥远星球的思维模式,好像孤独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名词解释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自闭症一词最早源自于一位德国医师布鲁勒用来说明曾为一般人士,但却突然无法再与他人沟通且具有极端孤立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

    2022年11月28日
    00
  • 宝宝发烧了怎么办!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审核专家·宁小梅医学硕士,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主治医师,金秀儿优孕中心/专科门诊部医生;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女性生殖医学分会委员。擅长: 女性不孕症、生殖内分泌疾病、促排卵方案、卵泡监测、妇科常见病、妇科多发病。 发烧是宝宝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超过37.5℃就属于发烧(低烧);38℃-39℃属于中烧,39℃以上属于高烧。 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如气温过高导致…

    2022年11月24日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