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我们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自闭症儿童。他们在沟通交流方面似乎有着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来自遥远星球的思维模式,好像孤独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名词解释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自闭症一词最早源自于一位德国医师布鲁勒用来说明曾为一般人士,但却突然无法再与他人沟通且具有极端孤立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 。
自闭症儿童,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没办法听懂大人的话,他们也没办法很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却有着自己执着的事物,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有着超越常人的才能。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或是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你总觉得他们很远,不会在自己身边出现。但据《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3》显示,中国自闭症儿童数量在200万以上。
症状
1.刻板行为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行为。
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摸嘴唇、耳朵,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2.对外界反应异常
很多自闭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也有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象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3.人际关系障碍
自闭症孩子常表现为: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黏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
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随着年龄增长,有的孩子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4.沟通障碍
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
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原因
目前导致自闭症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临床上大致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新陈代谢疾病。
儿科权威专家指出,某些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会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这样机会会影响脑神经讯息的传递功能,进而导致自闭症的产生。
2.生活环境因素。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对生活的环境比较敏感。长期生活在单调的环境中,得不到相关的认识和教育,就会对外界的其他事物不感兴趣,也会导致自闭症的产生。
3.家庭遗传因素。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的自闭症患儿中,家族可以找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灯类似于自闭症的症状。此外,自闭症男孩中,约有10%有染色体脆弱症,因此自闭症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内的。
早期特征
大多父母缺乏带孩子的经验。即使孩子在婴儿期已表现出一些特征,也往往会被忽视。直到3-4岁,孩子的发育问题已到了勿容置疑的程度时,才想到带他去医院,就这样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的时间。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特征
出生:没有特征。
3-10 天:没有明显特征。
4-6 周:常哭闹,但并不是由于有需求。
3-4个月:不笑或对外界逗引没有反应,不认识父母
6-7个月:对玩具不感兴趣,别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举高时身体僵硬或松弛无力,不喜欢将头依偎在成人身上,没有喃喃自语。
10-12个月: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独处时呈满足状。长时间哭叫,常刻板行为(摇晃身体、敲打物品等)。拿着玩具只是重复某一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目光对视。对其他人不能分辨,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象耳聋),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单调,不模仿发音)。
21-24个月:睡觉不稳,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不嚼东西,只吃流食或粥样食物。喜欢看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刻板的手部动作(如;旋转、翻动、敲打、抓挠等)。肌肉松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对视,看人时只是一扫而过即转移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现学舌,但迟缓。
治疗方法
1.教育与康复训练是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
目前,教育与康复训练是治疗自闭症儿童唯一有效的途径。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自闭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因此“3-6岁”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
我国现有的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机构以民办机构为主。调查显示,这类民办机构数量仍是不足,近一半的自闭症儿童需要排队等候才能进入机构接受训练,有近1/5的儿童需要等候3个月以上。
这类机构一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一套一对一的个性化系统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包含儿童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
2.家庭康复训练必不可少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任何心理测量工具、任何评估手段和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家长绝不能把帮助孩子的责任推给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位老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家长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康复的效果。
培训机构一般会把康复的知识技巧教给家长,强化家庭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孩子的康复率及生活质量。
Q&A
Q:在哪里让孩子接受训练最好呢?
A: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与训练,一般分两种场合进行:家庭训练与专业训练。专业训练指的是让孤独症儿童到专业训练机构参加训练。在国外,专业训练机构分设在普通学校、民办残障中心内,或是专为孤独症设置的训练机构,专业训练始于三岁,持续到六岁(学龄),所以专业训练就是早期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学前教育阶段。
Q:我家附近没有专业训练机构,如何进行训练呢?
A:在中国目前能够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学前训练及早期干预的专业机构很少,即极少有家庭能够将孩子象送幼儿园那样每天送到训练机构去接受矫治。这种环境条件下,家庭训练成为主要的,家长作为要长期陪伴孤独症儿童成长的人员,须要同时担负起训练人员的职责。
Q:怎么分辨孩子是自闭还是不会说话?
A:自闭的孩子不仅仅表现在不会说话而已,因为孩子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很少与人互动,跟亲近的人也无法产生依赖的感情,很多孩子有偏执症状,表现在对某一物品特别的喜爱,超过自己的父母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