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以4到10个月的宝宝居多,就诊不及时可能会造成缺血性坏死或穿孔,甚至危及生病。
概述
肠套叠是指原本相邻的两节肠管,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其中的一节进入了另一节的肠管内,导致肠道空间狭窄,该部分的内容物难以有效地循环。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
婴儿是其高发人群,尤其以4到10个月的婴儿居多,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危及宝宝的生命。
2岁后这种疾病会伴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春末夏初的患儿最多。
原因
肠套叠属于消化道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最常见。该病症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饮食原因
4—6个月左右,宝宝的肠道开始接触母乳以外的刺激物,大量的辅助食物会使得原有的肠道环境改变,引起功能紊乱,肠套叠就很容易找上宝宝。
2.回肠和盲肠生理特性
回肠和盲肠叠套现象会在多数宝宝身上出现。相较于成人的回盲肠直径比例(1:2.5),新生儿仅为1:1.43,且肠瓣肥厚,游动性极强,可导致回肠嵌入盲肠达1厘米之多。肠道很容易因为炎症或者食物刺激出现肿胀等情况,从而引起肠瓣移动,牵拉肠管,导致套叠的出现。
3.病毒感染
病毒会导致肠道机能失调,一旦受到如内腺病毒、轮状病毒等侵袭,肠叠套出现的机率极高。
4.肠道痉挛
痉挛是宝宝肠道常见的现象,此时原本按照节律蠕动的肠道会失灵,可出现过快或逆蠕,很容易引起叠套。
5.神经失调
部分孩子出现肠叠套可能是由于控制肠道的神经失调引起的,这些孩子的交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故障。
6.遗传因素
一些宝宝的肠套叠,有可能来自家族的因素,父母或者近亲亲属曾患病,那么宝宝患上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症状
1.哭闹
宝宝哭闹具有阵发性,哭闹过后会恢复安静。肠蠕动是叠套的助力,它牵动肠管的移动,会产生疼痛感。一旦肠蠕动开始,孩子就会哭闹,此时宝宝会用拒绝进食、手脚乱动等表达痛感,当蠕动波结束后,宝宝便会停止哭闹。
2.呕吐
消化系统失调,是肠道叠套带来的恶果,呕吐现象会在孩子身上呈现。起初呕吐物为进食的东西,可能伴有胆汁,病情加剧时,可出现奇臭的粪便类液状物。
3.腹部肿块
肠套叠是因为孩子的肠道因为套叠所以部分肠道会叠在一起,初期时很容易发现孩子的腹部隆起,并且能够摸到,后期时肿块便会变得不明显
4.大便异常
血便是肠道感染的表现,肠道出现叠套6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小儿会排便,此时粪便会有血,稀薄,呈现胶冻样,如果酱的颜色,少部分患儿没有,只是肛门处会有血渍。肠叠套导致了肠粘膜受损,因其嵌入致使供血不足,所以宝宝会出现出血、水肿等症状,其分泌的液体与肠液混合就造成了大便的异常。
5.全身异常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肠叠套,到了后期,宝宝的情况会异常危险。孩子的神经受到损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脱水等症状。其中腹膜炎是病变的先兆,孩子会有休克,甚至是死亡的危险。
危害
肠套叠在小儿时期是急性病,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要立刻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不然会给宝宝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中毒
肠套叠刚显现的时候,孩子没有可怕的症状,如果病情被忽视了,肠壁会出现坏死等症状,此时他们全身机能会紊乱,一些宝宝会出现高烧、脱水等,中毒现象会发生,甚至宝宝生命也受到威胁。
2.后遗症
幼儿肠道出现套叠现象,如果就诊不及时,可能会给以后的生活留下隐患。叠加的肠壁血流难以流通,时间久了,可能坏死或者穿孔,进而引起腹膜炎的出现,即使宝宝日后缓解了这些症状,一旦病毒入侵,也有复发的可能。
诊断
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超声波的扫描下显现,肠叠套隆起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结构,通过对腹部的扫描,其影像可以清晰地呈现。医生会先用仪器给孩子腹部做个全面的“透视”,此外还要观察气体在肠道内受阻形成的影像。
治疗
通常疾病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小儿肠叠套也不例外,这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各自的操作方法。
1.非手术治疗
刚出现肠道叠套症状的小儿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此时孩子没有出现脱水,腹膜炎等危险情况,惯常采用的方法是空气灌肠复位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疗法主要利用特制的注气机,从结肠处入手,通过肛门向小儿体内注入气体,气体不断推压叠套隆起处,直到其退到盲肠处消失为止,此时可听到患儿体内水气流动的声音,当腹部突然隆起时,说明原有的肠道已经恢复。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法治愈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术前要缓解孩子的不良反应如脱水,发烧等,治疗过程时要进行麻醉。手术可以直接操作肠套叠部位,此时医生会检查肠壁有无坏死,如果有的话进行切除,否则就手动帮助肠道复位,期间可利用热敷的手段,多次复位。
预防
孩子肠道出现套叠除了肠道的生理和少部分遗传因素外,其他诱因可通过日常护理得以避免的,减少病症的显现。
1.饮食合理
宝宝摄取的食物量要合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对胃肠运转不利。孩子进食辅助食物时,根据其肠道的吸收特点进行,以免消化紊乱,此外孩子冷暖也要注意,可减低孩子胃肠痉挛的出现。
预防婴儿肠套叠主要在于合理喂养宝宝,具体如下:
(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
(2)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
(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
(5)炎热的夏季或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此时的婴儿食欲下降,适应能力较差,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
2.不要盲目用药
一些妈妈担心孩子体内会有蛔虫或者寄生虫等,就给孩子吃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扰乱肠道的蠕动功能,因此给孩子做过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后,再用药,以免带来危险。
辨别
肠套叠与肠绞痛都是小宝宝易发的肠胃病症,因为症状有些相似,许多妈妈分辨不出来,其实这两种病症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肠套叠会引起肠绞痛。
1.病理区别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肠绞痛顾名思义就是肠胃绞痛一样,但肠套叠不是常见病,没有肠绞痛普遍。
2.哭闹规律不同
两者发作起来宝宝都会腹痛,导致哭闹不停,但其实两者哭闹规律是不同的。
(1)肠套叠随时突然发作,一般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出冷汗、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
(2)肠绞痛每天哭闹至少3个小时,每周哭闹至少3天,且发作超过3周。最关键的是,宝宝发作通常在傍晚或者晚上吃过奶后,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重复,而且从不在其它时间出现。
3.发病时间不同
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随时发作没有规律。
婴儿肠绞痛一般起始于出生后2—3周,4—6周时会达到高峰,通常最晚到4—6个月大左右会自动改善,自行终止。婴儿肠绞痛发作大多在黄昏或傍晚,每天都几乎发生在同一固定的时间段内,也有的宝宝在白天或者是晚上的任何时候都会哭闹,整夜哭闹不停的宝宝也有。
4.治疗不同
肠套叠是急病,必须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发病不超过48小时的,大多可通过空气灌肠治疗而治愈,若超过48小时,情况严重就需要手术治疗了,并且病情若耽误太久会有性命危险。
而肠绞痛治疗方法比较多样,按摩肚子、调节饮食、服用药物等都能缓解疼痛,且没有性命危险。
肠套叠出现剧烈疼痛和哭闹时,如果按揉腹部的话会加重哭闹的现象发生,而若是肠绞痛就不同,家长顺时针进行按摩腹部是会缓解孩子的哭闹的,按摩腹部可以使孩子逐渐的安静下来,家长可以通过此种方法来判断宝宝到底是肠套叠还是肠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