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宝宝秋季腹泻!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谨防宝宝秋季腹泻!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同义词轮状病毒

腹泻是宝宝常见病之一,其中有一种特殊的腹泻,常常让家长谈之变色,它就是秋季腹泻

定义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一般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引起宝宝发生腹泻的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为轮状病毒。

秋季腹泻的发病以6个月~3岁年龄的宝宝最多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小于6个月的宝宝,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

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但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症状

秋季腹泻发病急,潜伏期通常为2~3天。初期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有些宝宝还会有发热状况,一般为37.9~39.5℃,多数是低热,很少高热。

随后开始拉肚子,拉出的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量多无腥臭味,而且每天可达十几次,重者可超过20次/天。

另外,有些宝宝会出现呕吐症状,多发生在患病的初期,一般不会超过三天。

治疗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宝宝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

但当严重呕吐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因此,严重腹泻、有脱水症状的患儿应及时到儿童医院诊治,必要时应住院或输液治疗。

治疗初期,爸爸妈妈一定要高度重视口服补液盐的使用。如果能很好地补充宝宝由于腹泻而丢失的液体,再配合其他治疗,就能免除让宝宝住院的麻烦。

下面介绍3种补液的制作方法,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种。

补液方1:米汤+盐

米汤500毫升+精细食盐1.75克(大约为半个啤酒瓶盖的量)。

补液方2:糖盐水

水500毫升+白糖10克(大约为2汤匙)+精细食盐1.75克煮开

补液方3:ORS液(口服补液盐)

医院、药店都有这种补液盐卖。每袋加1000毫升水稀释。  

一般来说,2岁以下的宝宝每天可以补充500毫升左右,2岁以上每天喝1000毫升左右。补液要多次少量地给宝宝喂,不要一次喂入,以免造成宝宝呕吐。

Tips: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脱水

1.尿量减少          

2.口唇干燥

3.手掌干粗 脸色差   

4.全身虚脱   

5.皮肤没有弹性

如果让宝宝喝水都无法缓解以上5种症状,就表明宝宝已处于脱水状态,必须尽快送医。

谨防宝宝秋季腹泻!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护理

对于症状较轻的宝宝,家长应做好家庭护理工作,这样才有助于恢复:

1.调整饮食

只要没有剧烈的呕吐,宝宝大多不用禁食。对剧烈呕吐的宝宝,需要禁食4-6小时后开始逐渐增加喂食。适当减少喂奶次数,喂食糖盐水,减轻胃肠道负担。

宝宝恢复饮食时,可喂米汤或稀释的牛奶。等等病情得到控制后,开始恢复正常进食时,要注意先从流质至半流质,再到软饭的逐渐过渡。

2.预防脱水

要按少量多次的原则给宝宝增加喝水量(主要是白开水)。当宝宝因为腹泻次数多,出现脱水症状,或已经被诊断为轻、中度脱水时,一般要给他用口服补液盐;对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严重的宝宝,则需输液。这些措施可以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注意休息

尽量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等人多的地方,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气流通,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避免去托儿所和其他公共场所,以免传染。

4.做好隔离

爸爸妈妈和宝宝接触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继发感染。每次便后都要为宝宝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被粪便尿液浸渍而出现红屁股。

同时也要做好消毒,宝宝用过的所有物品(尿布、衣被、玩具、图书等)都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这样可以阻止传染。

5.腹部保暖

因为宝宝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宝宝,肠蠕动本就加快,如果腹部再受凉,则会加快肠蠕动,从而加重腹泻病情,所以应特别注意保暖。可适当给宝宝增加衣物,或是用护肚兜等围住宝宝脐部。也可以适当地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帮宝宝揉肚子以缓解疼痛。

6.口腔护理

要给腹泻宝宝多喂开水以清洁口腔,避免因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的鹅口疮。当宝宝呕吐后,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

7.慎服药物

和其他种类的腹泻一样,宝宝得了秋季腹泻后,不能吃成人用的止泻药,这对婴幼儿来说非常危险。另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服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预防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尤其是平时消化不好,经常出现腹泻的宝宝,建议接种轮状疫苗。可每年的8~9月份接种,保护期为1年。

除了接种疫苗,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中洗手是关键。不光要帮助宝宝把小手洗干净,护理宝宝的成人也要注意手部卫生,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洗手以流动水最佳。

2.严格把控宝宝的卫生关,像奶具、餐具、便器、玩具等都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3.食物要生熟分开,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完全加热;生吃的瓜果蔬菜要洗净,做凉拌菜时现吃现拌,用专用的菜板和刀;尽量少给宝宝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

4.居室要每天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周围有别的宝宝感染了秋季腹泻,要避免宝宝与患病宝宝及其家人接触。

5.换季或气候变化时,要注意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避免宝宝受凉,积极预防感冒。

谨防宝宝秋季腹泻!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Q&A

Q:宝宝被诊断为秋季腹泻,是不是需要禁食?

A:腹泻的孩子体内营养物质丢失较多,所以应给他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防止生长发育障碍。吃母乳的宝宝应该继续母乳喂养,若为人工喂养,可继续给予平时习惯的饮食,如米粥等。禁食会影响宝宝对营养素的摄入,削弱宝宝的抗病能力,易致腹泻迁延或发生营养不良。

Q:秋季腹泻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吗?

A:秋季腹泻多由于病毒引起,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只要做好脱水的预防和液体的补充,宝宝可在几天内自愈。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如痢疾等,才可考虑加用抗生素。

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wikishu的头像wikishu
上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下午10:31
下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下午10:39

相关推荐

  • 如何判断宝宝积食丨小儿积食了怎么办

    宝宝能吃的食物越来越多,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食物偏好,看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就会不加节制地吃,这样很容易导致积食。 名词解释 积食是中医上的一个病症,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按照中医的解释,是因为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很多中医学家都把积食称为是百病之源,因为积食会给宝宝…

    2022年11月28日
    00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抓紧收藏!

    高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宝宝不成熟的大脑会因为突然的温度起伏而产生痉挛,年纪越小,发生率越高。 概述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多见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没有生命危险。在临床中,不少高热惊厥的孩子同时是过敏体质,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要注意同时治疗过敏性疾病。此外,高热惊厥有明显的遗传性。 病因 由于婴幼儿正处在旺盛的生长…

    2022年11月23日
    00
  • 宝宝上火了怎么办丨婴儿上火的症状

    便便干燥、眼屎增多、口舌生疮……通常情况下,当父母看到宝宝出现这些症状,都会立刻想起一个词:上火。 症状 1.眼屎增多 在早晨起床时明显可见眼角有眼屎,过多时还会粘住眼睑。 2.皮肤干燥、发红 小脸会变得干涩、发红,甚至小耳朵也会发红。 3.口舌生疮、口臭 舌头颜色大多会发红,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口角糜烂、干裂、嘴唇起疱疹、口腔黏膜及舌头溃疡、舌苔厚腻等症状。 …

    2022年11月24日
    00
  • 血管瘤的症状,如何治疗

    很多宝宝出生时都会带有胎记。有些胎记是红色的,一开始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后来发现居然越长越大,一检查居然是血管瘤。 定义 血管瘤是一种皮肤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所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常见于头、颈部皮肤,但黏膜、肝脏、腿和肌肉等处也可发生,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血管瘤在婴儿期增长迅速,特别是2-8个月时,以后逐渐停止生长…

    2022年11月23日
    00
  • 小儿鹅口疮的症状,宝宝得了鹅口疮怎么办

    有时,父母会在宝宝的口腔里发现一些小白点。有的父母会以为是奶渍,但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鹅口疮。 定义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 症状 有了鹅口疮的宝宝常表现为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样的东西粘在口腔壁上,与新生儿吃奶留下的奶很难区别。如果用棉签能擦掉则为…

    2022年11月24日
    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